在水产养殖中,水质是决定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,其中PH值是衡量水质酸碱度的重要指标。适宜的PH值范围对于水生生物的生长、健康以及饵料的消化吸收都至关重要。一般而言,养殖水体正常ph值在7.8-8.6之间,水体ph值受植物和藻类的光合作用、呼吸作用的影响。在正常情况下,,一天内ph值变化在1-2之间,当变动过大或者过小时,即说明水质出现了问题。 然而,当养殖水体中的PH值含量过低时,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。 在酸性水体中,溶解氧的含量往往会降低,这是因为酸性环境不利于氧气的溶解和稳定存在。即使池塘配备了充足的增氧设备,也难以有效改善这一状况。缺氧会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呼吸功能,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死亡。 PH值过低会破坏水体的稳定性。酸性水体中,各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会加快,导致水质波动增大,容易出现倒藻等问题。这种水体的不稳定性对水生生物的生长极为不利,尤其是对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,其外壳在酸性环境中容易受到腐蚀,变得脆弱,从而影响其生存能力和外观质量。 此外,PH值过低还会降低水生生物的免疫力。酸性环境会削弱水生生物的免疫功能,使其更易受到疾病侵袭。同时,酸性水体中一些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也会加快,进一步增加了水生生物患病的风险。鱼虾的发病率因此上升,养殖效益大打折扣。 PH值过低还会影响饵料的消化吸收。在酸性水体中,饵料的消化和吸收效率会降低,导致水生生物生长缓慢,营养摄取不良。这不仅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,还降低了养殖效益。 对于一些特定的养殖品种,如某些淡水鱼类,PH值过低还可能导致其生理机能紊乱,如血液酸性增强,利用氧的能力降低等。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和繁殖。
为了保持养殖水体的适宜PH值,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。例如,可以定期换水以降低水体中的酸性物质含量;增加曝气量以促进水体中的化学反应,加快酸性物质的中和;向水体中投入适量的碱性物质如生石灰、氢氧化钠等,以提高PH值。同时,加强疫病预防工作,减少有机负荷的积累,也是保持养殖水体适宜PH值的重要手段。
本文连接:http://www.ywxnwh.com/newss-3570.htm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