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、我现在调试的是机械工业废水,先物化加石灰和硫酸亚铁,然后进初沉,再到接触氧化池,总停留时间30小时,二沉出水,COD进水2000mg/L,出水20mg/L左右。总P进水60mg/L,出水0.9mg/L现在的问题是,我调试了一个月左右,氨氮,COD,都达标,就是总P偏高,经过加药到初沉总P含量还只有0.05,可是到了二沉淀总P含量增高到0.9mg/L。实验结果绝对没问题,我想会不会是在我的生化池或者二沉发生了厌氧释P,可是我排二沉和生化池污泥后,发现污泥不是很多。请问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? (1)通常出水P会小于进水P浓度,如果反过来了,也只是暂时性的,阶段性的(考虑微生物有富集P的作用) (2)就能量守恒来说,不会出现上述所说的问题。由于进水总磷过高,只要中间在物化段处理有所漏失,则会有多量的磷进入接触氧化池,导致出水总磷上升。 (3)该工艺不具备有效的除磷能力也是出现这个问题的关键。
七、废水主要含有树脂,5~6%的异丙醇,一天水量300立方混有50%生活废水,主要为食堂废水,进水COD很不稳定平均在1200左右,但是最高COD可达到15000,原有工艺流程是:调节--化学絮凝--沉淀--兼氧--好氧--斜板沉淀--吸附--出水,出水情况:平均一个月15天不达标(平均在200~400),平均COD1300,当COD达到10000以上出水(400~600)生物部分:厌氧进水为上进下出.填料上生物很少几乎没有生物厚度,好氧膜上的污泥黄色,里面为黑色,水较清.填料上的生物厚大概在5CM左右捏开生物有像果冻一样的颗粒不知道是什么.原有工艺生物出问题可是到底是什么问题?反应池进生物的COD比生物出水COD低,出水有时达标有时不达标,15天不达标只是平均,有时候一个月都达标后两个月都不达标.停留时间调节池的停留时间为10个小时,反应时间为1个小时,兼氧4小时,好氧6个小时,沉淀时间2小时。请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 还是进水问题,浓度变化大,微生物跟不上变化。水质含有的有机物不易降解。特别是异丙醇(有机溶剂),就如汽油,不容易降解。需要加大停留时间,来提高降解率。
八、化工厂的污水装置,日均进水量是500-600进水COD10000左右,出水COD200左右工艺为预处理+厌氧生化+好氧生化(完全混合法),mlss7.9g;SV3085%出现的异常状况为,前段时间由于公司煤制气装置的含高氨氮废水(700左右)进入好氧生化,导致出水氨氮一直居高不下,出水氨氮大约在200左右,出水COD200左右由于环保指标比较严格,煤制气废水于半个月前已经停止接收现在出现的问题是,半个月前已经停止接收高氨氮废水,现在进水氨氮在20左右,而出水氨氮200左右,请问这是什么原因该如何处理? (1)系统运行还是相当好的,从数据看,COD去除率达到了98%,在受到高氨氮冲击后,COD也没有减低去除率。 (2)现在停掉高氨氮的接受,应该会慢慢降低出水氨氮的,目前还比较高应该是滞留在系统内的氨氮,毕竟您现在进水氨氮也就20。
九、我厂是AAO工艺,设计能力2.5万,实际进水在2万左右,进水COD在300-500,偶尔会到600以上左右,但很少。进水氨氮在35-40左右,MLSS现在在8000,SV30在50,DO在3左右,现在出水COD在50-60之间,氨氮稳定在1,SS在8-10.以前我们这出水COD一直比较稳定达标,现在突然升高,不知道什么原因?
(1)上清液浑浊,特别是间隙水浑浊,需要考虑负荷突然增加所致(看进水是否COD也升高了来判断)同样也有可能是有难处理成分流入,配合显微镜看看原生动物是否有变少趋势来判断。
(2)上清液有较多颗粒,但是颗粒间水比较清澈,可能是污泥老化,出水颗粒多,颗粒释放的COD,可以通过出水滤纸过滤后测测COD是否比未过滤的要低。根据以上调查,确定原因后,再讨论对策。
十、我们一个厂出水COD突然到了100左右,悬浮物稍高点,水还是比较清澈的;之前一直在30左右的,进水水质变化也不大,基本全是生活污水!DO基本上在2左右的~!运行控制方面哪方面出问题了呢? 把这些悬浮物过滤后看看COD是多少,如果过滤后COD减低很多的话,说明是活性污泥飘出去导致的出水COD升高。如果过滤后COD变化不明显,那么出水COD升高是因为溶解性有机物导致的。 针对以上,分别对策如下:(1)过滤后测得COD明显减低的,且出水还是清澈的,要注意是否污泥老化导致的,可以通过逐渐排泥来缓解。(2)过滤后测得COD没有什么变化的,则多半是进水有机物升高,或者排泥太多导致F/M升高导致的。综合来看第1种可能性大。
本文连接:http://www.ywxnwh.com/newss-1006.html
|